close

【引導孩子轉換觀點,從對立到相愛】三:6Y1M21D/3Y10M28D

昨夜,趁著一一還沒回家前,處理兩姊妹的晚餐和上床前的準備。

沒想到吃完飯後,我才離開一小會兒,客廳立刻傳來三三的哭聲。

趕到客廳詢問三三怎麼了,三三抽抽答答的回答,剛剛妹妹用畫板畫了畫,硬是要逼她看,她不想看,妹妹就一直把畫板推到她面前,她不喜歡,就用手把眼睛遮起來,妹妹不死心,去拉她的手,逼她看,她堅持不看,妹妹第二次去拉她的手,硬把畫板貼在她的眼睛上,她生氣,叫妹妹不要再這樣做了,但是妹妹不但不聽,還吐她口水!

三三又氣又委屈的哭著。

我轉頭詢問川川,是這樣嗎?

川川是個天性很打岔的孩子,她只回了我一句:「我沒有吐姊姊口水啦~」然後就往我身上蹭,把身子坐在我大腿上。

我請她站起來,看著我,確認她的焦點在我眼睛上,才又問了一次:「事情是怎麼樣,你可以告訴我嗎?」

結果三三搶先哭著說:「媽媽我沒騙你,事情就是我說的那樣。」

我說:「我相信你說的,但有時候我們的看法不一定是妹妹原來的意思,所以媽媽得問妹妹的想法。」

結果一轉頭,個性打岔的妹妹用一種全身癱軟的姿態,上半身躺在沙發上,完全不想面對焦點。

我把她扶起來,我說:「你不用害怕,媽媽不是要罵你,媽媽只是想聽聽你的想法。你有吐姊姊口水嗎?有把畫板放在姊姊的臉上嗎?」

川川有點彆扭,小聲說:「我沒有吐姊姊口水,我只是這樣~噗一下,不是要吐姊姊口水。」

我:「那妳為什麼要這樣~噗一下?是因為生氣還是因為什麼?」

川川:「因為我畫了高音譜記號阿,我想問姊姊,我這樣畫對不對,可是姊姊都不看,我想叫姊姊看嘛~」

核對完事件,在比照兩姊妹的性格,我大概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緒的來由。

三三還在一旁的哭泣,我給了些安慰,表示知道她很委屈,知道她沒有反擊回去,是多麼的忍耐,我給了她正向回饋。三三並沒有因此收回哭泣,於是我轉頭問川川:「雖然我們不是故意把姊姊弄哭,但是姊姊哭了,我們該怎麼辦?」

川川立刻向姊姊道歉,不過姊姊不領情,川川立刻遞上自己的手帕,要給姊姊擦眼淚,但姊姊生氣拒絕了,我在中間緩夾,跟川川說:「這條手帕是你的,姊姊不敢擦,你趕快到房間拿一條新的手帕給姊姊擦。」

川川因為自責讓姊姊哭了,所以像馬似的奔去拿手帕,我則在等待的過程,提醒三三,川川有反省了,她想安慰姊姊,不要讓她一直處在被拒絕的狀態裡太久,好嗎?

川川回來後,三三表面的行為似乎聽懂我的話了,她接過川川的手帕,但內在還在生氣,氣川川欺負她,所以情緒一直走不出來,一直把怒氣發向不停賠不是的川川。

三三:「你很壞,一直弄我,我不想理你。」

川川像洩了氣的氣球,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,不一會兒又奔到房裡大哭特哭。

三三坐在客廳,還在氣焰上,不停的問我:「媽媽,川川真的很壞,對不對。」

她應該是想得到我的認同,然後就可以站在同一陣線,一起罵川川吧,我想。

我腦子裡轉了個彎,腦子裡想的全是,得把她們兩人的愛,傳遞出來給彼此才行,否則情緒只會越來越高張,情緒產生出來的化學情緒會越繁衍越複雜,無助於溝通。

於是趁妹妹川川哭氣的空檔,我對三三說:「其實妹妹很愛你。」

三三:「哪有,她吐我口水耶,我只是不想看她的畫,她就吐我口水。」

我:「三三,你如果畫完一幅新的畫,你最想拿給誰看?」

三三:「當然是爸爸還有媽媽。」

我:「爸爸媽媽是不是你最喜歡的人?所以你才會拿給我們看?」

三三:「對阿!」

我:「你會拿畫給你討厭的人看嗎?」

三三:「當然不會阿!」

我:「所以囉,你覺得川川為什麼拿畫給你看?」

三三靜默幾秒後,小聲說:「川川喜歡我,所以才想拿給我看。」

我:「是呀!正是如此。」

三三:「可是她吐我口水耶!」

我:「妹妹很愛玩嘴唇振動的遊戲,所以我不認為她是想吐你口水。」

三三:「那她幹嘛要對我這樣~噗!」

我:「這樣吧,我們換個方式想一想,如果你拿畫給我看,但是媽媽卻跟你說:我不看我不看。我不但把眼睛閉起來,還用手把眼睛遮住,你覺得你會開心還是生氣?」

三三又沉默了許久,才說:「我會生氣。」

我:「所以我覺得,川川之所以會『噗』一下,是因為她被最愛的姊姊拒絕了,她又不知道該怎麼辦,所以會忍不住『噗』一下,你覺得呢?」

三三點頭:「應該是吧,要是我會更生氣,就不只會『噗』一下了。」

我:「所以妹妹很愛你呀!你愛妹妹嗎?妹妹等一下哭完應該就會回來找我們了,我們該怎麼對她才好呢?」

果然沒多久,爽朗的川川哭完回來了,躲在客廳的簾子後面,不敢走到客廳來。

我:「川川,你回來啦?要來吃東西嗎?」

川川:「我不要!我生氣!」

三三在一旁打圓場:「好啦,不要生氣了,姊姊跟你說對不起啦,對你這麼兇,又不看你的畫,對不起。等一下我畫一個正確的高音譜記號給你看,好不好?」

川川:「好,可是我要擦鼻涕,媽媽我的手帕咧?」

三三:「媽媽,你拿我的手帕給妹妹擦鼻涕好了啦,我不用了。」

兩姊妹的情感,在那一刻,融向了對彼此的愛。

父母的功能,不在於仲裁事情的對錯,不在於解決事件,而在於引導,因為事情永遠沒有對錯,只有觀點的不同,因此適度的引導,可以讓孩子明白事情不只有一種看法和感受。

幫助孩子轉換觀點,讓兩姊妹在很快的時間裡,走完了情緒歷程,也走向了彼此,也走向了愛,絕對是每一次在孩子爭執中工作的唯一核心。

arrow
arrow

    天使之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